欣榮  ◆ 讓 您 職 涯 欣 欣 向 榮 

欣榮  ◆ 讓 您 職 涯 欣 欣 向 榮 


未雨綢繆創中老年價值

澳門日報

07-03-2017


    昨天公佈兩項調查,不約而同涉及人口。其中一項指澳門建築成本指數高居亞洲第二位,除受建材價格影響,離不開建築工人長期不足及人口老化。儘管外僱建築工人佔比高,但人資不足仍拉動建築業薪酬。伴隨着項目工程完結,建築外僱離場,本地人口錄得○九年以來首次減少,老齡化社會進一步突顯。

    澳門經濟規模膨脹,對勞動力需求持續上升,多年來一直依賴外僱補充本地人資不足。政策調控加上大企業財雄勢大,中小企普遍陷入人資不足的困局。經濟好景如是,逆境也得不到緩解。如今經濟重拾正軌,更走上大眾市場之路,人資緊絀矛盾隨時死灰復燃。

    本地自然人口增長以至人才回流、外來移民增加速度,遠遠落後於發展所需,更無法配合經濟轉型所需的新型人才,未來除了邊輸入外僱邊培育本地人才兩條腿走路,尚未看到其他出路。增量未解決,又面對不少行業人員老化的問題。最明顯是職業司機欠缺新血入行,整體年齡偏高。除此之外,很多與旅遊服務城市息息相關的職業都有青黃不接的問題,比如建築、餐飲等。企業要循不同方式避免出現斷層,包括提升薪酬、吸納新血,但成效仍難持久。

    除了人手不足,老齡化問題已擺在眼前,企業和機構人資或最終要改變思維。如很多中年人甚至已屆退休年齡者,已有一定經濟能力,尚有精力貢獻社會,如何善用這批富有經驗的勞動力?其實,許多大酒店和餐飲服務業前線,中老年人上崗已經不罕見,人資短缺已經迫令企業提早適應高齡化社會。

    人口老化的西方國家,延長退休年齡已成趨勢,甚至鼓勵中老年創業並提供政策支援。小城焦點更多放在安老、退休保障等議題。相比其他地區,澳門不單中老年消費市場尚未開發,對中老年生涯規劃安排亦不夠全面。未雨綢繆,為中老年人創造社會價值,已經不是遙遠的課題。

您可能還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