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局長文綺華表示,旅遊市場需要不斷有新元素,現時本澳有八十五平方公里的海域,雖然今年受颱風影響,相信明年與海有關的項目將落實。
來澳旅客主要為內地、香港和台灣,也包括國際市場。其中韓國近年訪澳客量急增,去年有六十六萬人次,增四成。今年至今仍需要小心觀察預測,因最近有不太正面的消息,亦存在不穩定因素。但過去數年取得很好增長,預料今年訪澳韓國旅客有八十萬。遊客增加難免會增加壓力,相信港珠澳大橋會減輕不小壓力,至於如何通關仍在協調溝通。
印度也是澳門很重要的市場,數年前該局已開展推廣活動,三年前在當地設立辦事處,專門協助印度旅客訪澳。當然必須與夥伴合作,如通過香港或廣東,當印度遊客來澳後,可延伸至周邊地方。雖然印度現時尚未成為首十大旅遊客源地,但相信通過努力,未來會有更好成績。現時與印度旅遊機構有合作,如介紹印度建築物,亦會介紹澳門建築物及文創。除旅遊部門合作,還有其他領域可合作。
新元素助引客
亞太旅遊協會(PATA)首席執行官馬里奧 · 哈迪表示,旅遊業需要更新旅遊項目,因為旅客到訪次數增加後,很易感到沉悶,必須有新元素,這對商家而言不容易。尤其年輕一代很易“變心”,每日都有新想法。澳門有很多項目可推動,如不同建設、音樂會、表演等,都可吸引旅客。澳門作為東方拉城,眾多大型項目都有表演,周末可考慮推一些合家歡元素吸引家庭客。
文綺華表示,除酒店業,大型綜合項目亦有推出非博彩元素,有助引客來澳。如音樂會、娛樂活動越來越多。雖然九月取消煙花匯演,但十月有音樂節,十一月有大賽車,十二月有國際電影展,每月都有特色活動。旅遊局與合作夥伴協商時,都會構思如何令遊客留澳,透過創新項目達到共贏。
文章來源 : 澳門日報
圖片來源 : https://my.hidrive.com/lnk/EBCiU5bi#fi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