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順風會是匯聚旅遊業界各領域人士的國際性組織,會員超過一萬七千名。該會主席蘇珊娜 · 紗麗(Susanna Saari)表示,澳門需發掘或創造獨一無二的賣點,保持自身競爭力吸引力。
“第四十七屆國際順風會亞洲區年會”將於本月廿二日在澳舉行,繼九六年、○七年後第三次在澳舉辦。蘇珊娜 · 紗麗、該會首席執行官丹妮拉 · 奧特羅(Daniela Otero)期望會議加強各地區城市業界合作關係,讓不同國家地區會員共商旅遊業議題。
澳門作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定位,她們認為澳門具備多元文化匯聚交流條件,地區位置優越,鄰近香港,背靠中國。澳門每年接待逾三千萬人次的旅客量,城市承載力面臨挑戰,縱然旅客量龐大帶來巨大經濟效益,但居民感受值得注意,政府需要重視問題,並有責任對城市旅遊業做好管理規劃,吸引高質旅客同時為城市帶來最大效益。如何平衡數量與質量,要與社會共同商討,達成共識。
旅客分流提高承載力
舉例西班牙格拉納達阿爾罕布拉宮三十年前由於太多旅客到訪,對地方造成極大影響,當地政府實行限人措施,當時受到業界、商人極力反對。但長遠而言,確實達到質與量平衡。
澳門作為國際旅遊城市,閉門謝客並不現實,故可從分流提高承載力着手,讓遊客分散到各區,如發展會展產業,旅客集中於酒店消費活動,減低影響民區。另一方面,要帶動中小企,則可多樣化發展,如發展美食產業,規劃小區、建經濟型酒店等,配合各地旅客需要,從發展中達致雙贏。
她們提及,澳門不乏獨特味道歷史城區,有小店、有工藝、有歷史,倘走在其中,可帶給旅客另類感受,不過仍需要包裝宣傳。澳門作為有博彩元素的旅遊城市,有不同的競爭與挑戰,要保持吸引力,須嘗試發掘或創造獨一無二的賣點,這雖不容易,但澳門具備一定潛質及條件。大灣區為澳門帶來機會,通過包裝組織不同區域賣點,設計不同的旅遊產品或線路,如廣東、海南等,增加旅客尤其遠程旅客到訪誘因。
文章和圖片來源 : 澳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