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進程日益加快,人才爭奪不再局限區域性,而是全球爭奪。經濟財政司司長梁維特昨表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澳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重要契機,澳門要抓緊建設“廣州——深圳——香港——澳門”科技創新走廊,打造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和建設中醫藥科技產業發展平台的歷史機遇,需要盡快聚集各類優質人才。政府正研究設立包括科技人才在內的優才先導計劃,但仍在考慮透過行政長官批示設立類似專責委員會,或由貿促局落實工作。
提引優才科才報告
立法會昨日下午三時續辯論經濟財政施政方針,由立法會副主席崔世昌主持,梁維特列席答辯。
梁維特表示,本澳在落實《五年發展規劃》關於培育和引進人才的工作過程中,已有廿三年的臨時居留制度存在一定的問題與不足。由於政府近年加大力度培育新興產業,社會對不同領域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大。為此,已就建立引進優秀人才進行了前期研究並提交了研究報告,政策研究和區域發展局正跟進後續研究。
剖析局限四類問題
報告剖析現時局限引進優才的四類主要問題,包括居住於內地的中國公民申請來澳定居的法律問題;必須先獲本地僱主聘任才可申請的問題;執行部門未能全面判斷優秀人才的問題;狹義的“通常居住”要求難以吸引全球化的優秀高端人才的問題。
報告梳理和綜合各地引進優秀人才的特點,包括把科技人才列作優秀人才引進的重要考慮、在制度設計上重視對口部門設置及甄選機制的安排、在申請條件上不着重申請者必須獲得當地僱主聘任、針對全球化優秀人才“通常居住”要求的判定和靈活處理,以及同樣實施“一國兩制”和基本法的香港特區,在處理內地合資格人才申請的法律安排和務實措施等,建議優化臨時居留許可的有關制度。
提升評審透明規範
在評審申請方面,明確有利於本澳發展的元素及優先吸納人才的條件;完善審批機制;定期檢討年度優先引進人才的清單。同時,建立與人才發展委員會的協作機制,就本澳發展所需的人力資源需求及審批標準評定,定期聽取委員會意見。在現有評分標準的基礎上,提升評審工作的客觀性和規範化,並對外公佈,提升透明度。研究放寬“獲本地僱主聘用”的特定條件。
為便利社會監督,及時公佈臨時居留許可申請及續期的審批資訊,提升施政透明度,減少社會疑慮,加強審批工作的公信力。研究設立由政府部門代表及社會人士組成的諮詢委員會,也可考慮擴大人才發展委員會的職能,就人才引進及審批問題向政府提供專業意見及建議。
尋找工作自主創業
報告亦建議研究設立包括科技人才在內的優才計劃,獲批准的申請人無需在赴澳前獲得本地僱主聘任。一旦獲得批准,申請人可選擇在本澳尋找工作或自主創業。訂定嚴格的審批要求,採取前述的措施提升審批工作的科學化、規範化及透明度。基於引進優秀人才需要更專業和複雜的甄選和審批要求,提出兩個方案供考慮:一是透過行政長官批示設立類似專責委員會的機制落實有關工作;二是繼續由貿促局負責相關工作。
文章和圖片來源 : 澳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