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社諮委關注外僱質素、退場機制及職介所監管制度。委員何桂誠、黃位聯合發言表示,不久前本澳街頭上演外僱家傭當街踢打孩童一幕,再度引發千萬家庭憂思和社會熱議。
落實僱員培訓制度
針對如何保障外僱家傭質素,特區政府和社會已經長期反覆思考,但問題依然長期反覆出現。建議政府在外僱家傭培訓上,既要強調重視職前培訓,同時應完善機制,加強同相應團體合作,強化職後持續培訓。
委員杜妙玲希望立法會加快對《職業介紹所業務法》細則性審議,完善對職業介紹所的處罰及監管制度,落實職業介紹所對僱員的培訓制度和僱員評價制度。同時持續檢討《聘用外地僱員法》,完善外僱退場機制,並建議政府在家傭輸入上提供家傭的無犯罪紀錄書和體檢報告,以及嘗試與職業介紹所合作建立“工作黑名單制度”,對有多次“博炒”、“跳工”行為的家傭作記錄,供僱主參考。另外,希望勞工事務局和職業介紹所能繼續加強合作,定期為外地家傭舉辦相關培訓。
向市民推家暴定義
委員李嘉俊、張志雄聯合發言指,現時《家暴法》中“家暴”的定義模糊、多方努力卻舉證困難的無奈,顯示出政府各前線部門有必要對執行本法中經常遇到的現實狀況、以及法律中的各種詞彙進行釐訂並補充具共識的定義,使《家暴法》能達到其應有的功能。今年是該法的檢討期,政府除了可以趁此機會進行以上的修訂外,一併更新法律中保護的範圍。同時對內部人員進行有關執行法律內容及標準的培訓外,更要向市民推廣有關家暴的概念和定義,提高市民對生活中或周邊人物可能出現家暴個案的警覺性,普及支援家暴受害者的資源和渠道,以及如何通過《家暴法》真正實現社會的公義。
文章和圖片來源 : 澳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