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十多年來,經濟急速發展,各行業均面對人資短缺難題。中小企埋怨大企業吸納大量人力資源,但政府在輸入外僱上卻未必完全達到企業需求,令社會因為人資問題衍生爭拗。
隨着博彩旅遊業規模化發展,吸引大量人力資源投身。這十年間,中小企普遍遇到最大的經營難題就是人資不足,儘管有生意,可以開分店,最終因為人手不足而打消念頭;因人手短缺而縮減營業時間的比比皆是。由於外僱政策主要是填補本地僱員不足,為了求得名額,中小企甚至需出動全家名額才聘請到部分外僱,可見很多企業在請人上要絞盡腦汁,也影響營商環境。
最近人才委公佈一八至二○年酒店業和飲食業的人才需求情況,酒店業和飲食業仍存在較大需求缺口,其中基層缺口最明顯。酒店業高中層崗位缺口顯示業界仍有較大向上流動空間;飲食業的需求缺口則與企業規模呈正比。
至於博企和酒店業方面,由於早年政府鼓勵推動本地員工向上流動,過程中確實有不少本地僱員受惠,但也引伸出拔苗助長的憂慮,擔心影響行業競爭力。對於如何讓有能者居之又不影響本地人上流機會,始終是社會熱話。
過去不少人提出引才建議,例如對專才“開綠燈”,又或放寬在澳外地實習生留澳工作,每每在社會上引起熱議後,原地踏步。如今伴隨經濟結構轉型,對高端專才需求趨增,奈何匹配的專才不足,亦影響社會提質發展。最近輸入優才終於有了眉目,指社會現時已有共識,不反對輸入優秀高端人才,主要是政府先作好評審標準和定義。當掌握市場人才缺乏情況,有一套明確的引才政策措施,提高政策訊息透明度,可大大減低濫輸的隱憂。
事實上,人力資源討論多年,應該實事求是,除了評估不同行業的專才需求,對於餐飲、清潔等長期欠缺本地人入行的工種,應該適度放開,並為小微企業提供更大彈性。
春 耕
文章來源 : 澳門日報